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就是留着灯、留着门》

时间:2024-03-27 15:47:10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就是留着灯、留着门》[此文共10605字]

第一篇:留日教育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规模深度和影响方面,中国留日远远超过了中国学生留学其他国家。”①由此,他断言:“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②著名日本史研究专家汪向荣也认为:“不论怎么说,20世纪以后中国的历史是和留日教育息息相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⑧笔者认为,日本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留学日本的确在7j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阅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对晚清社会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其中尤以对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军事教育,以及新式教科书和教育理论著作的引进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一)大批分年士子赴日学习师范,促成了全国范围的办学热湖进一步高涨。

本世纪初,清政府为了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开始实行所谓“新政”。“兴学育才”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政府下令在全国办起了许多大中小学堂和蒙养学堂、专门学堂,一时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兴学热潮。大批学堂的出现使得师资e乏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师资来源,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如从现有人员中选拔教师,从国外聘诣洋教师,兴办各级师范学堂来培养教师,但最重要的则是选派大量的学生到月本学习师范。1901年,大官僚张之洞和刘坤一提出,办学缺乏经费,尚可以在国内解决,而“教习少”就只有派入到外国去留学才能解决。1903年,张百熙、荣庆和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强调:‘“各省城应即按照现定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各章程办法,迅速举行。??若无师范教员可请者,即速派人到外国学师范教授管理各法,分别学速成科师范若干人,学完全师范科若干人。”①《学务纲要》公布以后,赴日学习师范者与日俱增,其中以学习速成师范者占大多数。署理闽浙总督李兴锐派遣15名学生留日,其中12名学生学习速成师范。四川总咨锡良对派遗留日师范生十分重视,提出应选派那些品行端正,将来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各州所选的人员应先令取保,刀:由地方当局对典严加考验。1904年5月,他派周凤祥为监督,带领160余名四川籍学生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师范,学制有1年、8个月或6个月不等。为此,弘文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四川速成师范科班。”截至1905年1月,先后在弘文学院学习的四川留学生计198名。两广总督举春焰精选120名学生赴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宜隶学务处除派遣10人到日本学习师范外,还与日本人渡边龙圣等商定选派保定师范学堂的学生到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习。福建学务处派10入到日本学习师范,以两年即为限。1905年,山西巡抚从省城大学堂中挑选12名大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奉夫与日本实践女校达成协议,每年据女生15名至该校学习师范。同年浙江选懂外文者100人赴日本学师范。1906年,江西高等学堂挑选20名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吉林将军达馨选派学生90名赴8留学,其中以学师范、警察者为多。有的地区还拨给官费,鼓励留美归来的女生到日本学习师范,为筹办女子师范准备师资。张之洞、刘坤一更是在自己管辖的湖广、两江等地区连续派遣学生学习师范。除官方派遣外,许多自费赴日留学生也纷纷选学师范。据统计,1903年,留日师范生为281人,1904年为184人,同年底达265人。出于赴日学速成师范的人太多,超出了国内学校的实际需要,以致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电令各省限制选送师范生赴日。

无可否认,一些速成师范的国日学生,抱着到日本混一混的思想,或挟邪赌博,出入按院或漫游无度,虚掷岁月,成为留学界之蠢。但是r大多数学习师范的留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他们刻苦攻读有关学科,吸取近代教育的新知识,并在教员的指导下,’到日本的学校进行实习;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了当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些毕业生回国后,迅速推动了各地学校教育的发展,缓和了师资紧缺的矛盾。四川留学日本的师范生归国后大量地被派往各地的初级师范,担任监督、教员等职。留学日本弘文学院的四川学生万如茸还在家乡开办了传习师范。1909年四川视学调查学务报告称,由于图学毕业生及本省高等师

范各学堂毕业者按理丽来,所以教职员还不缺乏。苏州徐嘉湘、潘起鹏等6名师范留学生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学绅王同愈等认为他们对教育确有心得,办理各学堂必能胜任愉快,极力挽留这些学生留在当地,以便充任公立各学堂的管理人员和教习。据《东方杂志》报道,两广地区跟赴日本学习速成师范的留日学生归国后,被各地纷纷指名延请。山东巡抚明令全省十府二州的师范传习所以留学日本毕业生担任速成师范学校的教员。留日师范毕业生为国内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取代了分布在各地学校的用高薪聘请的日本数习。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青椰驾恒在1907年的《每日电报》上撰文说,到中国应聘的日本教师已被陆续解聘。例如北京的警务学堂,原是由日本人一手创办经营的,担任教职的全是日本教习。从l 906年起改由清政府内务部直辖,并且改名为高等警务学堂。原来任教的日本教习,也由川名左右减到4至5名,其余教员由中国留日回国的学生担任。到辛亥革命前夕,务省学务处办事人员和各省学棠所聘人员一直以留日学生为主:’1907年‘,清政府曾规定,其他学科的官费留学生回国后,也要先充当专门科教员5年,以便解决各专科学校教员缺乏的问题。通过留日师范学生的努力,日本师范学堂的制度和课程组织也被引进国内。《奏定学堂章程》把师范教育分为优、初两级。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这实际上是延袭了日本师范分寻常和高等两级的做法。多贺秋五郎所编的《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的解说部分,曾以表解的方式,对清来优级师范学堂的课程和日本当时高师的课程进行比较,发现2者大体相似。此外,关于教育实习的安排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清末的师范学堂一般也取效日本。这与留日师范毕业生的大力倡导、身体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留日学生对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直接参与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如留日学生胡元谈于1903年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留日学生徐锡减、陶成章等人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1906年,一批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颁布的限制留学生规则,债而退学,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无锡的竞志女学、安徽女学等,也都是归国留日学生创办的;不少留日学生还担任了这些新式学堂的教师。他们重视外语、教育学、伦理学、生物、理、化等课程的教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用民主、科学的方式管理学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赴日学习师范的热潮,·还直接促成了国内各地师范学堂的建立。1903年2月,张之洞在南京设立三江师范学堂。不久湖南设立了三路师范学堂,四川将成都锦江书院改为成都师范学堂。陈宝琛在福州乌石山开办全闽师范学堂。1905年,河南巡抚陈夔龙奏请开设初级师范学堂。1906年,袁世凯 ……此处隐藏6205个字……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

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篇:读书交流王留波

名师伴我成长

——读《小学教学》杂志感想

东西寨小学 王留波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杂志《小学教学》。咱们学校去年订的。我是每期必读,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里面的文章作者大都是名师大家和教坛新秀,如我们熟知的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支玉恒、蒋军晶、闫学、何捷等等。读他们的精彩文章,如同和大师对话,就像听他们上课一样。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教坛新秀,介绍该教师的事迹和成长历程,对我来说,不仅仅能激励我追求进步,也给我树立了一个个光辉榜样,知道了一些促进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他们就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航标灯。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名师和新秀的课堂实录,后面还有点评。课堂实录有阅读课、作文课、识字写字课、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非常全面。让我知道了他们是如何教和为什么这样设计,让我明白了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屈太侠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那时我们正好要学这一课,我就按照屈老师的教学思路来备课,并精心做了课件。屈老师把生字串成了一首小诗,小诗又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是妙极了,正合我意。我又根据我校的实际,把板书画成了一幅画,学完这一课,自我感觉良好,后来,乡里举行听评课活动,我思来想去,仍然选择了《钓鱼的启示》,效果也很好,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我更喜欢这本杂志了,成了我教学的参考书。还有一次,看到赵昭老师执教《乡愁》一课的课堂实录,非常喜欢,

于是,我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乡愁》,同学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开始留意杂志上的课堂实录,积极在课堂上实践。

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又开始盼望新的杂志的到来,可是总也没来,我想也许今年学校没有订,心里有些遗憾。还好,有去年一年十二本杂志相伴,还有那通过杂志认识的名师们,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

第五篇:《信念是灯》读书笔记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在野外迷路时的路标,是路标给了我们希望,是路标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拥有信念,我们就会成功。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贫穷的村子叫姜村,后因有好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是博士而闻名于世,再后来这个村的名字改为大学村。上大学的孩子们并不是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也不是因为吃什么东西而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这个村子新调来了一个新教师,这个教师给他们灌输了这样一条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上天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倘若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么将来将一事无成。就这样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不贪玩了,最终几经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不能不证明信念的重要。是信念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是信念成就了孩子们的未来,又是信念实现了孩子们的价值。又是信念给了他们成材的希望,又是信念成就了他们的成功。

相反,没有了信念就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斗志,自然会失败。看看生活中无所事事的人,再看看生活中没有作为的人,他们与其他人少了什么?是智商吗?是才能吗?不,都不是!而是他们从小就失去了人生的路标,从而一落千丈。

由此可见,信念是灯,他在困境面前给人们照亮了路,让人们实现了价值。信念是剑,他给人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力量,助人们一路成功!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就是留着灯、留着门》[此文共1060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