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西厢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09 09:56:06
《西厢记》读书笔记[此文共10858字]

第一篇:《西厢记》读书笔记

据我了解,《西厢记》的剧情是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经删减,是让剧中人物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如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西厢记》剧情上关目的布置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以很高的艺术水平来展现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动人。 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在这部多本的杂剧中,各本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的唱,这也为通过剧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利。

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反映出元代社会中市民阶层对儒生的含有同情的嘲笑。张生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于幸福的爱情的直率而强烈的追求。他的大胆妄为,反映出社会心理中被视为“邪恶”而受抑制的成分的蠢动;他的一味痴情、刻骨相思,又使他符合于浪漫的爱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观而显得可爱。

《西厢记》中,催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作者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 红娘在《西厢记》中成为全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这个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却又有一定的现实性。在她身上反映着市井社会的人生态度,而市井人物本来受传统教条的束缚较少,他们对各种“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从实际利害上考虑的。

我觉得,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和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分析人物形象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长亭送别》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的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第二篇:《西厢记》读书笔记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是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编写的,但它的根本基础是唐代诗人元稹(元微之)的《会真记》。据说王实甫写至第四本第三折(来自好范 文网:www.)“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千古名句时,已是力竭心枯,呕血而死。

西厢记之境界: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神奇璀璨,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作者用着如珠似玉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将环境,人物,感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剧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词:“{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燕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剑乍离弦。”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当然也有绮丽婉转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尤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接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 ……此处隐藏6288个字……礼法风俗敢于反抗,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最终赢得幸福!

故事发生于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于是决定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赴长安赶考,恰好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去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第一次见面后,张生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就决定在寺中借厢住下。

恰巧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有一墙之隔。一天晚上,张生趁莺莺同红娘在园烧香祷告时,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通过和诗,莺莺的才情展露无余,同时她的才华也进一步打动了张生。后来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爱上了对方。但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无奈之下四处求救,但毫无结果,最后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这时张生挺身而出,立马写信给自己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很快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被打败后被擒。不料这边崔夫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生病。此时剧本另一关键人物红娘出现,她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让红娘前去看望张生。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巧妙的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跳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谁知张生没理解其中缘由,后来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莺知道后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并且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无奈之下,张生只得上京考试,最后与莺莺依依惜别,上京应试。天公作美张生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完成了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祝愿!

我认为剧中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对其中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张生崔莺莺和红娘,塑造男主人公时,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书生的天生软弱。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有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的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

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

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或许刚好反应了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的说法吧!)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但也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才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张生对崔莺莺的痴情和风魔可以从他对崔莺莺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把对崔莺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置于功名之上,从这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忠于自己的爱情,我想在功名利禄重于一切的古代,尤其是对于一个男性,为了爱情放下功名,已经难能可贵了。考取状元与他鄙薄世俗功名并不矛盾,对于张生而言,考取状元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莺莺的爱的坚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与莺莺在一起,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但是,个人觉得剧中的张生也有傻角儿的一面,当他与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时,他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行为冒失。张生这个角色个性鲜明,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鄙薄世俗功名的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角崔莺莺同样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叛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第婚姻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的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于情网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当然崔莺莺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甚至是迁怒于红娘,怀疑红娘是和老夫人一伙的。从这种种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她才貌双全,品性出众,痴情忠诚,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又有矜持多疑的一面,外冷内热。《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剧中另一个关键人物红娘虽不是故事的主角,但绝对是故事中大放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出谋划策,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来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

当然剧中的反面角色自然就是崔夫人了,她代表了封建礼俗,她强烈反对张生与莺莺他们的爱情,一直强力阻挠破坏,这也是传统的封建势力的代表。通过描写她阻碍主人公爱情的“作为”,可以看出作者同样刻画了一个鲜明饱满的坏人形象!

西厢记的精彩之处不止在于对里面人物的精彩刻画,还有剧中精彩的词句,其深刻的表现了其中人物形象,其中经典的语句很多比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流传千古。这些不仅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形象,更能显现出作者王实甫的深厚文学功底与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西厢记》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最明显之处就是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以前的四折发展到五折;而且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个人独唱的

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我们都知道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而《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唱。它打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我想在这点出也可以很明显看出作者是一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

西厢记的成功创作对于后世的写作开创了先河,为以后人们的创作打开了视野,尤其是为明清以来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西厢记》读书笔记[此文共1085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