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5 02:08:15
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此文共8682字]

【导读】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会计准则专题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

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 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 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侵害”,正在成为全球化中的普遍现象。其次他指出了与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相关者已经超出了我们原来的研究范围,并且扩展到全世界,具体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的纠纷,会计制度全球化首先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2)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理论,会计学界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客观上促使政府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博弈与冲突的明朗化。如果在会计准则的制订与颁行中,不能正确处理作为一种处于基础层面的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法定性、原则性、权威性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轻则会挫伤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则会发生侵害公司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面甚或多个方面的经济权益问题,最终将产生极其不良的经济甚或政治后果。(3)统一会计制度理论。统一会计制度对公司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治理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作者分析了美国不是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此项工作中美国做的努力。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要坚持以全球性统一会计制度协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把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置于各主权国家对全球化的适应性变革基础之上。通过以上这三点,作者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全球会计制度的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全球性会计制度的变革问题,首先是全球会计制度的变革缺乏根本性的前提,作者认为在全球性会计制度建立以前,会计制度上一层的法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趋同。其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主要批判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有效的假说基础上的,而这个假说尚不能被真正认可。最后则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身的质疑,包括.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织地位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制性“趋同”方针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改革立场与规制倾向性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起点的质疑以及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滥用公允价值的质疑。

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的几点建议,主要内容是。(1)坚持以协调为主导,严格掌握改革的公平、公正性。这是实现变革的立足点。(2)辩证处理协调与趋同的关系,通过反复协调方可确定可趋同的基础,确认有步骤地达到渐近式趋同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并注意把握这类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的继续协调问题。这是实现变革的关键。(3)在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会计规范协调、趋同、一致三个改革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学者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其中以美国FASB 提供的概念更广泛地被人接受。二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法

律和实务的指导作用以及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文章还说明了在中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大势所趋。对比中国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国外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框架,我发现中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涉及了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并不全面,基本准则更多地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处理的原则。因此,我们也更加期待不远的将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

四、《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

读完葛家澍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种对明星的崇拜和敬畏感油然而生。文章的开头指出了实证学派对于会计理论的界定,即“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同时也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观点的否定态度。实证会计学派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去验证社会科学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这种结论是狭隘的。文章先借助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认识的观点来说明会计理论与一般理论研究的共性——从事物的现象归纳出事物的概念,再从概念去发现事物内在的作用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文章认为会计理是研究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回忆了西方的一些学者关于会计理论的一些定义,指出了这些定义的贡献以及不足,其中比较让人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事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发展。”综合几位会计大师的观点,葛先生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预测、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

葛家澍先生最后做了一个总结: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 ……此处隐藏3449个字……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的衍生工具处理。该规定同样适用于嵌入保险合同中的衍生工具,除非该嵌入衍生工具本身属于保险合同。 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如果投保人在持有保险合同期间,拥有以固定金额或是以固定金额和相应利率确定的金额退还保险合同选择权的,即使其行权价格与主保险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同,保险人也不应将该选择权从保险合同中分拆,仍按保险合同进行处理。但是,如果退保价值随同某金融变量或者某一与合同一方不特定相关的非金融变量的变动而变化,嵌入保险合同中的卖出选择权或现金退保选择权,应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如果持有人实施卖出选择权或现金退保选择权的能力取决于上述变量变动的,嵌入保险合同中的卖出选择权或现金退保选择权,也适用上述文件。

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其反映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1年内完成。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上述原则处理,但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处置组,处置组是指作为整体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 七、1.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按持股比例等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a.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b.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内部交易损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规定属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全额确认。

c.投资企业对于纳入其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也应当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d.投资企业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存在与该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还应扣除按原剩余期限直线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按照规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确认应收股利,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以前已经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在首次执行日进行追溯调整,视同该子公司自最初即采用成本法核算。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应当按照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应分得的部分,确认投资收益。

八、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

a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b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九、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上述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2.执行新会计准则后,母公司对于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的未确认投资损失,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冲减未分配利润,不再单独作为“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列报。

十、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负债,确认和计量?

企业引入新股东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以改制时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核算并入控股股东的合并财务报表。改制企业的控股股东在确认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为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相关费用之和。

篇二:会计准则读书笔记

现代会计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SeriesReleases,ASR),并在ASR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or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范文。

《财务会计学读书笔记[此文共868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