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观后感活着(精选多篇)

时间:2024-05-13 13:50:12
观后感活着(精选多篇)[此文共7349字]

第一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活着真好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影院好腹黑,比平时多了要了我15块,穷啊,穷啊~众:没功听你哭穷,快写!偶:555~~你们更腹黑)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14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谨此影评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后祝大家: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更多《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第二篇:活着——观后感

活着呐喊出 ——《活着》观后感 武林中人佟掌柜说过, 痛并快乐着。 虽然五个平凡的文字在淡然幽默的语气下被轻轻的 道出,但却跃动出对人生的一种深沉诠释——人生,其实也是痛并快乐着。 在那个一百二十五分钟的短暂中, 福贵的一个起起落落的人生在我们眼前上演, 尽管四 十年代有落败,五十年代有无奈,六十年代有动乱,他都决定要活着去承受;因为战乱中的 回家,妻子的不弃,二喜的善良,馒头的安慰,他才能感受人生的完整。 痛苦,幸福,这些纷纷扰扰流溢出他的原味人生。 失去,得到,这些起起落落雕刻出他的无声轨迹。 他享受了全部的悲喜。 而你呢, 在那遥远的 《活着》 是否也听见了命运之海在呼喊…… 中, (一)好死不如赖活着 余华曾经说过,好死不如赖活着。品味这句有着浓厚乡村老人气息的话语之前,你一定 要冲个冷水澡——要的就是你的清醒。鲁迅就是在清醒的头脑中,在沉默中爆发,在几千年 的封建纲条中看到了“吃人” ,而在这里,是否也能看出那种高深的奥秘呢?答案是肯定, 同时也是否定。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矛盾体,复杂结构。余华肯定它——人,活着,才有价值, 死亡代表一无所有。因而有了福贵活着归家的渴望,因而有了凤霞流血时嘶声的无奈,因而 有了《活着》的问世。 同时,余华否定了它。他曾经对一个韩国的学生解答过活着与幸存的区别。他说这是福 贵自己的人生,所以通篇下来时以他自己的口吻去讲他的故事。当然,荧幕上效果可能不那 么明显了。不过,那些感伤,那些莫测的日子,那些起落漂泊,一点一滴的编织成完整的人 生。原来,活着就是那么简单。福贵知道,他要活下去。活着,或许能做些什么;活着,似 乎才有价值。 (二)一阵暴雨一抹阳光 家中的珍宝不一定非得要很璀璨,价值连城,就像老母亲留给女儿的一对普通镯子,有 着妈妈的无尽的思念与眷恋,那也是一份家珍。 在舞台中的家珍,就是撑起福贵一片天空的福贵的家中珍宝。一位典型的中国妇女,爱 夫爱子,赡老务农。在她的点滴生活中,我看到的是命运的不时蹂躏和偶尔的眷顾,一阵暴 雨, 一抹阳光……嫁入官宦家本来也是值得羡慕的好差事, 但不幸的是嫁给一个烂赌的夜归 人。女人,最怕就是上错花轿,嫁错郎君。唐婉一句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就 道出了女人的无奈。 但最后幸运的是, 她还是等到了她值得等候和付出的丈夫——一个全新 的福贵,此时大概也只能是:家珍福贵一相逢,已胜却人间无数了。 阴晴不定的命运之神就这样时不时给众生点惊喜, 惊喜

过头时就是惊吓, 在过点就是惊 醒。梦被惊醒了,就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从“为什么”转换成“原来如此” 。 (三)菩提本无树,庸人自扰 花非花,雾非雾。心本无尘,何为尘,尘就是心尘。福贵自扰过,家珍自扰过,春生自 扰过,活着的每个人都有拭不去的心尘,每个人都是庸人自扰。但活的自在如李逍遥,带着 武林中人一箫一剑走江湖的惬意,有几分正义感,几分怕事,几分忧天情怀,会哭会笑会爱 会痛,做这样的庸人,有什么不好?如果每个人都看破红尘,然后念着菩提本无树,悄悄的 打坐,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安静,已经到了冷寂恐怖的地步了。再回归到我们今天浅谈的 活着来,很明显,大家可以看到几个庸人的生活观,从他们的身上似乎也能看到我们自己中 国人的影子……很多的人生道理有时只能意会不能继续言谈了。 所以,请努力的活着,活着……

王文慧 经贸英语专业 3201408777

联系电话:13719296264 联系地址: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内区宿舍 电子邮箱:wendywang_wwh@163.com


第三篇:《活着》 观后感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4——2014 第2学期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任课教师:常晶

学生姓名:顾兴清

班级:英语

……此处隐藏2362个字……:什么都没有老婆孩子好,我

一定要活着回去。这是他在被国民党军抓去之后所说的话。也许这就是一个从迷途中走出又走进深渊,而中间又被家庭的温暖所洗礼了的一个男人最真实的表达,让人感动。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故事中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谁能猜得到呢?”或者是“谁知道呢?”生命是脆弱的,但不是软弱的。影片中的人们为了活着,忍受着一切的苦难和折磨,为了心中那一份对生命的执着。故事中尤为宝贵的就是这种思想,我想,作者和导演试图表现的也是这样的思想吧。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才能不顾一切的继续活下去。 在福贵的一生中,命运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强迫他面临生命的抉择。命运在他活着的时候,将一切都撕碎,包括他的梦。他本来有儿有女,他本有他的欢愉,看着身边的人匆匆变作回忆,一切都死了!这样一个苦涩的悲剧,这就是他的命运,可他仍然活着,因为生命要求他活着。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 看着他们一一离去,虽苦却也坦然。或许人活着,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电影中的活着,是用死亡来诠释的,这样的活着,向我们展现了人的韧性。历尽苦难而又坦然自若的活着,其本身就是一种高尚,一种伟大。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走过了,你才能更深刻的体会活着的意义。

《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这其中大部分功劳有人认为要归功于余华,但其实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说更残酷,而电影在这一点略显的给予了人些许的希望。

当生命中遭遇苦难,活着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人始终不愿放弃生

存的便是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活着,是一种资本;活着,才能体会牵挂;活着,才有机会享受快乐,甚至痛苦。不管路走的有多么艰辛,只要活着,希望就不会消失。

第五篇:活着观后感

《活着》的轻盈与沉重

卡尔维诺说过:“如果要显示生存的负重,那就应该轻盈的显示。”试问有几个人能真正的轻盈的演示自己的生命,特别是沉重的生命?如果说是《活着》诠释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倒不如说是是这种“轻盈”来自主人公福贵:他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种轻盈的姿态。正是这种来自苦难的轻盈,才让“活着”显示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真正的显现出“活着”的价值和尊严。

最有深意的的其实是题目《活着》,在小说里,余华以“活着”的名义提到的人竟然全部死去了,只剩下一个福贵,走在清风拂面的田野里,对他的牛说:“今天,你犁地犁的也不错??”;不同的是张艺谋留下了革命的火种——福贵的外孙。

在遍地的死亡中,《活着》用什么拯救了福贵也拯救了象我这样的读者兼观众?我找到了模糊的但是我认为正确答案:生命是以死为根的!生死的纠缠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命运。在这个自为的命运中,只有自我调节,生命才能达到超越和升华,而能作到这一点的前提是首先要认识到或者说要承认人生的不完满。人只有在这注定的不完满中执著于苦恼的追求,在自我的否定中突破自身、升华自己的人格,才能进入生命美好的境界,尽管它带着泥土,拖着血污。福贵的生命力便在承受平凡的无望中,显示出自身的强大,展示出他自己的轻盈。福贵绝对不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效仿和称道的人,福贵的作用在于通过他的活着来见证身边人的死亡,用生死的对照来解读人性和生命。受到尊敬的不应该是福贵,而是生命本身。

 人生的苦难并不在于经历的灾难,而是被灾难泛滥冲垮了生活的堤岸,让自己裸露于苦难之下,被榨取被灼伤,使生命的尊严干涸、枯萎。福贵领悟到了这些,生活的悲喜起落、生命的变幻无常,让他放弃了所有的嚣张和狂妄而挖掘出了自己人性中最高贵的品质:对生命的珍爱和忍耐。所以他平静的走着、轻盈的活着。

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一定可以见证生命的本身——生命的真正的意义。花费了笔墨而赞誉的福贵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只是因为这个活着的人通过他的“活着”来见证了自己,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性。

福贵曾经是那么的嚣张、那么的张狂,象所有的纨绔子弟一样荒唐无耻过,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年轻时的无知造成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正是这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这个活着的,有了生命尊严的福贵。

福贵最初是被称做徐少爷的,他曾经象骑马一样的让仆人背着上私塾、婚后还让妓女背着去拜望他的岳父大人。他可以在妓院里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可以向跪在赌场里请求他回去的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大打出手。就是这么一个福贵,在妓院里输掉了全部的家当,由徐少爷变成了人人都可以叫的福贵。正是在全家搬出宅院的同时,他开始接触到了死亡——他的父亲死到了粪缸旁边——气死了!

如果说福贵的父亲的死亡是一种必然,那么其后的一系列的灾难似乎都充满了戏剧性:不象以前进城是为了玩乐,在一次为母亲请郎中的时候他失踪了——被抓了壮丁,并且一去就是两年,和他一起被抓的老全死在了战场上,一排一排的人在福贵不明就里的眼前倒下了——此时福贵对于死亡是那么的懵懂;福贵回来了,母亲已经过世,见到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可是女儿成了聋哑的残疾人,儿子又不认这个爹了,但他终归是回家了。接下来他看到了龙二的死——被政府镇压的地主——那个在妓院里赢了福贵所有家当的

龙二在被枪决前走过福贵面前时哭着鼻子喊:“福贵,我是替你去死的啊)此时的福贵开始思考生死了:在战场上捡回了条命,因为败家而保留了一条命,所以他决定以后要好好的“活着”!

 余华的原著里,结局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只有富贵对着老水牛喃喃自语,但是张艺谋的片子里,结局还算是比较完满。一对比,就又让我有了对于文革的很多思考。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我始终对文革的历史感兴趣,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那时候人们意识形态的探究的欲望。余华的好几本书都是以文革做背景的,他把小人物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酸涩而深刻的讽刺易于言表。张艺谋的片子是很棒的表现了这种怪异的、奇特的讽刺的。结尾里,小孙子幸福的幻想,随着富贵的沧桑的声音的响起,我止不住的哭泣。那是种对人文的关怀。不象张艺谋的另一部片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表达的那种黑暗扭曲畸形的社会现实,活着透露出了分明的希冀。张艺谋说,他想通过〈活着〉想表达的是种对生命诚挚的关怀——活着,好好活着,顽强的活着。

饱经沧桑,“苦京却并没有迎得“甘来”,这就是福贵老汉的命运。《活着》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余华和张艺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时时困扰着我们的道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 

 结语

 在浩淼的无尽的时空的一个小小段落,我们活着,享受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偶尔欣喜若狂或失意无语。这就是活着了,冷也好,热也好,我们都还活着。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 活着,就是美。

《观后感活着(精选多篇)[此文共73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