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htgrth”为你整理了这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泰兴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全年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在强化组织推进、发展高新产业、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9月8日,市委深改委专题研究科技工作,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机关部门和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规上工业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主要负责人约1000人参加会议,会议规格和规模创泰兴科技历史新高。二是创新政策集成优化。制定出台了《泰兴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关于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激励政策,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三是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兑现科技创新券628.34万元,带动61家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24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明显;及时足额发放高企培育资金930万元;市本级发放2019年度创新发展先导区奖补资金5861.21万元;科技企业2019年度所得税减免6.29亿元,科技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2.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是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65%,列泰州第2。二是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年新认定国家高企86家,有效期内国家高企达227家,列泰州第1;新认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97家,列泰州第1;新增省级高新技术培育后备入库企业71家。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8%,总量和占比均居泰州前列。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友诚数控通过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综合评审。
3.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一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量质并进。泰丰化工获批省院士工作站,泰特尔新材料、长虹三杰等2家企业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兆胜空调、亚太泵阀等2家企业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优秀。二是重大研发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江苏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6人,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1人,已入院孵化新材料创新项目3项。东圣生物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启动联合研究院建设。全市实现省级开发园区重大研发载体全覆盖,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双到位”。三是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兴盛军民融创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新招引科技项目入驻15个,其中海外博士创业项目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5个。
4.创新成果转化加快。一是科技合作有序推进。分领域组织企业赴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企业院校行活动。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专家来我市实地走访调研企业,为企业开展技术巡诊。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0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01份,共建校企联盟41个。二是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个,其中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呼吸系统儿科特色中药品质提升创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批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获省财政资金扶持1000万元;宏大特钢、晟楠电子等2家企业获批泰州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三是科技人才引培有力。今年,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发挥园区主阵地和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新引进国家级人才19名,入选省双创人才4名。组织121名科技特派员进行核实再登记,择优新推荐34名科技特派员。
5.科技服务拓展优化。一是科技宣传力度加大。在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泰州日报等省市级新闻媒体用稿40余篇,通过专题讲座、政策培训,扩大政策知晓面,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二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全年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活动4场,为15家企业发放“苏科贷”贷款7840万元,同比增长29.8%。三是科技服务不断优化。制定完善局负责人挂钩联系乡镇园区和重点企业制度,全年走访乡镇(园区)、重点企业100余家次,解决企业难题42个。常态化开展创新政策解读、科技项目对接、协同创新恳谈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点单式”“定制式”上门服务、
二、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从2020年科技创新工作实绩看,纵向比有成效,横向比有位次,但对照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要求,对照周边市区竞相创新发展态势,我们在个别工作和少数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十分紧迫。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并不具有规模优势和强度优势。高企发展速度后劲不足。横向上与泰州其他市(区)相比,我市高企总量不低,但纵向上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近三年我市高企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56%,低于兴化市的39.73%和靖江市的32.29%。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
1.开展梯次培育,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再上新台阶。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从更大范围内系统全面辩证地来研判高企培育形势、谋划高企申报工作,争取将高企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园区绩效考核体系,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二是提高组织程度。全面构建市、园区乡镇、企业三级培育网络,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园区乡镇、各培育企业、各申报批次,积极开展跟踪服务,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全年新增高企50家,有效期内高企超260家。三是加强源头培育。建立不少于150家的高企后备培育库,分类分级建立培育台帐,夯实高企发展基础。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云平台,有针对性提前规划布局,精准落实培育措施,并通过常年受理、集中申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高企培育成功率。
2.集聚创新要素,在科技平台载体建设上再迈新步伐。一是持续推进重大研发载体建设。通过政策集成支持、启动资金扶持、行政措施促进、物理空间供给、公共设施完善等措施推进重大研发载体建设。指导江苏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加快实验平台建设,确保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并能同时满足10-15个创业项目的需求。指导东圣生物与江南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2021年设立产业基金,为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支持。指导食品工业研究院建设,2021年围绕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招引3-5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入驻研发。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着力调优项目招引政策,明确招引方向,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等,真正招引和集聚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通过多途径培育孵化,有效促进高价值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产业化。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招引科技孵化项目50个以上。三是持续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通过实施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绩效机制,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水平。支持企业研发机构针对技术瓶颈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装备,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3.坚持协同高效,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上再打新胜仗。一是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纽带,多频次、小分队、分领域、分地区赴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高层次人才集中地区,开展科技人才对接活动。全年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对接活动20场以上,签订高质量科技合作协议60项。二是加快完善科技服务中介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科技公共服务模式,完善第三方机构服务机制,组建科技服务“帮办员”队伍,为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科技查新、业务办理等一站式代办帮办服务。三是不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切实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指导促进已建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培养科技人才,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4.强化统筹推进,在创新特区建设打造上再启新征程。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统筹推进意识。积极主动与泰兴高新区对接会商工作推进措施,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在组织保障、政策倾斜、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支持高新区创新特区建设取得实效。二是注重科技招商,强势推进项目招引。在日常科技招商过程中,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主动“走出去”,到“北上广深”等科技资源丰富的重点区域,锁定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双一流院校成果项目,切实提高科技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精心组织策划,办实办好项目路演。牵头人才办、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各乡镇(街道)及园区结合主导产业方向,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技术成果发布、高校院所项目路演、产业资本对接、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全年不少于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