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基于“三原则,八要素”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7-22 17:44:04
基于“三原则,八要素”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此文共1382字]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阵风,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在上半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将课改从理念形式走向真实有效,将课堂变为学堂而不是讲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深入的重点。现结合我校课改的实情,从目标意识,过程组织和效果夯实三个角度谈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解读教材,读透学生,是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

“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如何做到教学目标忠于教材又符合学情?关键在于解读教材,读透学生。

1.解读教材。以语文教学为例,拿到一篇新课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思考: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理解它的文本、文体特征);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主旨);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写作动机和背景);这篇课文是怎样去写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这篇课文最大的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教学价值);这篇课文哪几段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教学聚焦);这篇课文,学生可能读懂的和需要教师教才能懂的分别是什么?(学情预判)。通过以上问题的不停自问,我们才能够说解读了某一篇课文。

2.读透学生。我们要充分掌握学生在走进课堂前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差异性?读透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学目标的制定才有可靠的前提和依据。

二、预设生成,师生互动,是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和路径。

1.预设与生成。预设是备课的问题,生成则是上课的问题。一堂课,生成不能是繁花四溢的,它应该是在最关键最有味道的时候适时出现。课堂最大的生成应该是学生学有所成,不是瞎掰、浅碎和意外。上半年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课忽视了预设的重要性,轻视了教师在“生成”中的作用,甚至游离于目标之外,忘却了教学目标。

2.师生互动。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师生互动,精彩的互动离不开有趣的预设和有目的的生成。例如上半年听了一节《周亚夫军细柳》,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提问,如:“这篇文章是自读文章,同学们说说看自读文章的第一步是什么?”“嗯,这一遍读得非常好了。接下来同学们再想想,你会提醒大家哪一个字很可能会翻译错误?”“好,同学们,我们看皇上是怎么夸周亚夫的,一起来读读他那句话”“皇上夸周亚夫‘真将军’,皇上对他‘称善者久之’,那你们告诉我周亚夫‘真’在哪里,‘真’在什么地方?”“哦,你想说的就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周亚夫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他也很想发表一句感叹。他会说一句什么话呢,你认为?”

这样的发问贯穿整堂课,没有多余的话,没有无效的提问,通过引导式提问把整堂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读透文章。

三、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是课改有效教学的增长点和源泉。

1.任务驱动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的理念。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原则,八要素”的课堂改革就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教学本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形式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赋予了学生提问质疑、评价总结等权利,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是云阳集团课改自选项目,我认为它是任务驱动的具体呈现形式,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小组合作前的分工和规则;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小组内的评价和组际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不同组际差异的生成利用。这些都是扎实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细节也是保证其有质量、有效果的手段。

以上是我对课改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我想,我们教师只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聚焦目标意识、盘活教学过程,夯实教学效果,“不浮躁,不慌张,备好课,上好课,学好课”,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基于“三原则,八要素”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此文共138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