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对物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思路和教材做了相当大的调整,对知识体系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特点,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以及注重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同时,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标准对物理老师提出了新要求,从而正确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适当的改进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对于一线教师,到底教学方式该如何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但是大多数都殊途同归,有一点是一样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为引子或辅助,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有各种困难,于是衍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教学模式。“1+1+1”塔式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谓“1+1+1”塔式教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课堂展示”+“老师点拨补充”。
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老师会结合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本节的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切入点等问题设计好一张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中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是“问题导学”,第三部分是“达标检测”,第四部分是“思维导图”,第五部分是“课堂小结”。
由此可见,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之后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当关键,必须提前发放。可以提前一天发,也可以当堂发,不论哪种都要先自主做完或完成一部分,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向老师反馈会与不会的情况,老师再分配小组展示的任务,这一步一般把握一个原则,分配的任务都是小组进过内部讨论后弄懂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展示,小组派同学把任务单上的问题展示出来,如果大家都会的不用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适时补充问题这样的引导者角色。展示过后,老师或同学再来进行总结。总之这样的模式下大约80%的时间几乎都留给了学生自己。
下面我就一节课的内容,利用“1+1+1”塔式教学模式来讨论一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选修3-1中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上课之前发放学习任务单,作为学生预习指南,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任务一、预习导向(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学过的,或者生活中常遇到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记忆或对生活现象的理解来解答)
1. 什么是磁性?什么叫磁极?磁极有哪两极?其判断依据是什么?
(若学生答不出依据,老师可追问:还记得为什么我们说自然界有且只有两
种电荷吗?以此作为引导)
任务二、电流的磁效应(这就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新知识,过滤一次理解之后来回答问题)
1.阅读课本80页至81页,了解电流磁效应发现的过程。81页中写道“他偶然地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到了。”强调“玻璃罩”的目的是什么?
2.学完本章后,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导线是沿东西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上方,通电时小磁针会偏转吗?为什么?
(2)如果导线是沿南北方向放置与小磁针在同一水平面内,通电时小磁针会偏转吗?
(这两个问题,在没办法实验的情况下就要考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果没有理解书上的内容,可能就找不到思路去解答,这种问题可以做一点标记提示学生有点难度)
任务三、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
(这个问题略微抽象,但是结合电场的知识和课外辅导资料,学生是可以答出来的。然后老师可以追问:1.“哪里有磁场”2.“磁场是真的还是假的”3.“怎样检测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磁场”等等)
任务四、地球的磁场
1.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有什么关系?请说出我们乌当中学位置处的地磁场方向。(学生上来展示时,这个环节肯定是有趣的,而且贴近生活)
2.学完本章后,请假设我们地球的磁场消失后……(这个问题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有趣的讨论)
这一节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可以让学生提前一节课把问题导学和达标检测完成,在问题反馈之后教师又根据反馈的情况分配问题,做好二次备课。
本节主要内容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本节的思维导图并展示。这一点不容忽视,学生的自习和总结性复习对每个新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教师再来总结补充:磁性、磁极、磁场性质、产生、地磁场等等。在每次展示中,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学生如需做板书,可提前画好在黑板上,或做在本子上进行投影。
以上内容,基本就是一节“1+1+1”塔式教学模式,刚开始这样的教学是受到质疑的,而且推进的阻力很大,无论是来自学生的家长的,可能更多是来自我们老师自己,观念的转变相当重要,需要我们“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不放心”变为“放心”。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较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探究能力”,例如物理新课程标准已经把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明确学成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出规律。合作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适应社会的技能,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今后的社会中,个人的奋斗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学会合作是学生的一种社交能力,更是通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合作性学习呈现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更为重要。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改变,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