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夜书所见教案

时间:2024-03-26 13:50:29
夜书所见教案[此文共16081字]

夜书所见教案 (优选10篇) 由会员“奥雪肥扬”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夜书所见教案篇2:夜书所见教案篇3:夜书所见教案篇4:夜书所见教案篇5:夜书所见教案篇6:夜书所见教案篇7:夜书所见教案篇8:夜书所见教案篇9:夜书所见教案篇10:夜书所见教案【正文】

篇1:夜书所见教案

一、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明白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由www.网友投稿]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能够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必须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忙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6.学习生字(促、深)

(1)那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

自由讲自我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此刻教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

出示全诗)

8.师:此刻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头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那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境?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境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经过你的朗读,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能够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我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此刻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那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齐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那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我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我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头,谁能用自我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 ……此处隐藏13179个字……

(1)指名说。朗读跟上(你就把这种心境带到诗中去吧?)

(2)指名读。评:我已经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了。

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灯明,照亮的是童年的乐趣,而屋内的一灯明,却伴随着孤独的诗人。

齐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小结过渡:诗人经过这些景物,写出了自我漂泊在外的心境,(小结完成板书。)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2、孩子们,先自我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评:是呀,想家的感觉是难过的呀!

你已经读到诗人的心里去了!

4、我们一齐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教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1)全班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了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我的家乡和亲人。

(2)指名说

夜深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一点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

把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仅会读,还要会背。

6、孩子们练习一下,看谁立刻会背了。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孩子们,唐朝有位诗人叫张继。他和叶绍翁一样漂泊在外。同样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同样在江边,把自我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我的思乡之情。我们来读一读。

篇9:夜书所见教案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

“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述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

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头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忙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

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那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成自我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3.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境是怎样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思念家乡,心境愁闷孤独。

)4.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三、四句古诗应当颠倒过来看,古人有颠倒诗句的习惯。

“夜深”指夜幕降临的时候,“篱落”指篱笆,“知”指猜想、推测,“促织”指蟋蟀。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忽然看见篱笆外面有一盏灯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后两句诗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回忆童年,心境亲切悲伤舒缓。

)三、巩固提高1.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2.练习背诵,朗读。

a.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b.全班背诵。

c.指名朗读,比赛朗读。

四、课堂小结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境十分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

五、拓展延伸另外还有一首诗和我们今日学习的这一首在题目上有点相似,只多了一个字。

出示《舟夜书所见》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六、作业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板书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梧叶愁闷孤独(思念家乡)江秋风儿童促织亲切舒缓(回忆童年)篱落灯

篇10: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小编简评】

夜书所见教案 (优选10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夜书所见教案范文。

【网友评价】

这里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很难能可贵的。

《夜书所见教案[此文共1608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