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国际友城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于我市工作提出的“两高两强”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和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要求,服务中央全方位外交布局、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开展友城工作,整合我市国际交流资源,更好发动各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和商务、外宣、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各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学校、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全面扩大南京对外交流和联系,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我市创新名城建设和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结合我市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形势
我市自1978年缔结首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迄今为止已与世界41个国家的71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从友城类型上来看,友好城市16个,友好合作城市(城区)55个;从结好主体来看,市级友城59个,区级友城12个;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友城14个,覆盖10个国家;欧洲友城30个,覆盖20个国家;非洲友城3个,覆盖3个国家;美洲友城21个,覆盖6个国家;大洋洲友城3个,覆盖2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城18个。我市友城工作历时久、渊源深、基础较好,呈现出布局较为全面、交流往来频繁、重点领域突出的特色。但发展仍有不足,体现在友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工作发展中随机性和被动性较大;现有的友城潜能挖掘和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友城交往的领域、方式有待拓展和改进,友城工作服务于经贸、科技、人文交流的力度有待加强,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友城数量上仍有欠缺,在副省级城市中位于武汉、青岛、成都、深圳和西安之后居于第六,在省内位于苏州和无锡之后居于第三,在万亿GDP城市中位于苏州、武汉、青岛、上海、成都和深圳之后居于第七;区级友城工作力量仍较薄弱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进我市国际友城建设、优化我市国际友城布局。
同步提升我市友城的数量和质量,争取与更多的国际知名城市缔结友城关系,同时对已与我市结好的友城深化交流,提质增效;对有过友好协议但久未往来的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城市,例如美国波士顿、达拉斯,澳大利亚墨尔本,要努力打破僵局,焕发生机,使我市友城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量质并举、平衡布局。提升我市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水平,保障国际友城的量质齐增,扩大我市的国际朋友圈。在友城布局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兼顾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邻国,使友城布局符合南京城市发展定位。
坚持服务经济、服务发展。围绕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贴近构筑创新战略发展平台、围绕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增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等重点工作,以引进项目、服务项目为抓手,推进新结好友城布局和引导友城间务实合作。
坚持量体裁衣、突出特色。围绕我市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定位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科教人才资源集聚、生态文明基础优良、综合枢纽地位突出等优势,注重与我市情的关联度和匹配度,深度发掘友城交流对南京城市形象推介、重点领域领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友城合作中彰显南京城市特色。
坚持面向民生、惠民利民。以满足广大市民了解外部世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化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开展面向普通市民的友城交流活动和更多惠及市民的友城合作,助力提升南京幸福指数。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我市友城(含友好合作城市)数量达到81个,实现区级友城全覆盖,友城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友城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期间,每年确保新缔结3-4个友城。进一步挖掘与已结好城市的交流合作潜力,提升我市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水平,扩大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工作,推进城市国际化,助力创新名城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提质增效,瞄准国际创新城市深化务实合作
根据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关于建设创新名城的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4+4+1”产业导向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拓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领域全球领先城市的务实合作。与美国波士顿市深化友城合作,围绕生命科学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平台、海外创新中心建设等形式的交流合作;与美国洛杉矶市建立友城关系,依托该市创业基地“硅滩”资源,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行业开展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与芬兰奥卢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助推江北新区与其在生命科学等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二)科教优先,依托创新资源助力友城交流合作
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各区、高新园区、在宁高校、科研机构与国际知名高校、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科技平台、孵化器载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借助友好城市渠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和要素,争取与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海德堡、法国图卢兹等科教资源国际领先城市加快建立友城关系,进一步落实友城工作服务于地方科技、教育、经济发展。
(三)稳步推进,重视平衡增量和存量
根据全国友协关于国际友好城市履行正式签约手续的相关规定,稳步推进每年新结好友城的洽谈和报批工作,做到签约一批、在谈一批、在手一批。每年确保与3-4个城市签署结好协议,同时兼顾下一年度,着手物色新的结好对象并积极开展前期交流工作。确保每年新缔结友城任务的足额甚至超额完成。
(四)因势利导,新结好友城工作突出重点
大局出发、结合需求,积极推进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的国外城市缔结友城关系,条件较为成熟、交流合作基础较好的城市拟在2018年签署交流合作协议。对新缔结友城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如与伊朗设拉子在企业走出去、产能转移领域合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与法国图卢兹在航空航天领域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与赞比亚利文斯顿在生态保护领域合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在文化旅游领域合作,增强我市文化国际影响力。
(五)广泛协作,体现友城工作主体多元和成果共享
打造全市范围的对外交流网络,扩大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工作,建立健全相互协调、上下联动的运作体系。外事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
加强与开发园区和商务、外宣、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的协作,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借助南京马拉松、“世界轮滑之都”、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等国际体育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和品牌项目,借助国际青年交流计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国际和平城市论坛”、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开拓友城工作渠道、深化友城交流内涵、提升友城合作品质,努力实现友城工作与经贸合作、外宣、文化教育交流、旅游推介等要素的有机统一。
发动各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友好交流,鼓励各区与国外城镇建立友好城区,鼓励学校、医院、商会等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对外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国际学校、国际化医疗机构、国际化生活社区建设,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官民并举、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动我市友城工作打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对我市友城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努力实现友城交流活动吸纳更多市民参与,合作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提升广大市民的国际化意识和整体素质。多用善用国际化传播平台和现代传播手段,结合推介友城交流合作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南京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市外办对友城工作的政策指导、规划统筹和归口管理作用,成立由市外办牵头、主要涉外部门和各区、高新园区参与的定期会晤磋商机制,共同制定合作交流计划,加强对友城工作的指导,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责任分工,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抓好友城协议签订以后的交流合作项目落实完成情况并监督评估成果。
2.加强制度创新
积极推进友城信息大数据库和人脉资源库建设,建立友城档案依据数据库对友城类型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交流计划;积极推进友城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建设,收集整理和研究友城信息及合作机会;积极推进全市范围的友城合作信息分享平台的建设,及时与相关部门、各区和高新园区进行通报、对接和反馈。
3.加强政策支持
对为友城工作作出较大贡献的外籍人士优先授予“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调动外籍人士参与友城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南京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来自友城留学生适当的政策倾斜,调动留学生参与友城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全市因公出国境组团与友城工作紧密结合的举措,把友城工作数量和交流质量列入重要的考核指标,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友城工作的积极性。
4.加快人才培养
通过对各区外办、各单位外事专办员的定职定岗和业务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支职责明晰、业务过硬的友城工作人才队伍,加强队伍管理,强化友城工作人才语言能力的提高、国际视野的培养、友城交流能力的锻炼,使其成为具体承担友城交流工作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