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时间:2024-02-16 20:54:48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此文共2988字]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进入七年级下学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学生能读懂文意。学生从影视剧中获得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较多,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用法积累的少,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第2篇: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 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 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 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 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 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此文共298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