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孟子的故事 优选26个

时间:2024-07-15 17:44:10
孟子的故事 优选26个[此文共5888字]

孟子的故事 优选26个 由会员“zshan333”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孟子的故事篇2:孟子的故事篇3:孟子的故事篇4:孟子的故事篇5:孟子的故事篇6:孟子的故事篇7:孟子的故事篇8:孟子的故事篇9:孟子的故事篇10:孟子的故事篇11:孟子的故事篇12:孟子的故事篇13:孟子的故事篇14:孟子的故事篇15:孟子的故事篇16:孟子的故事篇17:孟子的故事篇18:孟子的故事篇19:孟子的故事篇20:孟子的故事篇21:孟子的故事篇22:孟子的故事篇23:孟子的故事篇24:孟子的故事篇25:孟子的故事篇26:孟子的故事【正文】

篇1:孟子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一样,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篇2:孟子的故事

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明白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我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我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期望大王不要犹豫。”

篇3:孟子的故事

后面还有多篇孟子的故事!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手的问题,他无言以答,仅有东张西望,看看左右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篇4:孟子的故事

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齐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教师,每一天一齐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之后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篇5:孟子的故事

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样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貌,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能够避开祸害。如果此刻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并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教师,最终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篇6:孟子的故事

篇7:孟子的故事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齐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样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齐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日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之后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由www.网友投稿]

篇8:孟子的故事

幼年受教

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在孟子年幼时就去世了。孟子在母亲含辛茹苦地培养下长大成人。之后成为“亚圣”,成为儒家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能够说他的功成名就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孟母不仅仅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是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当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最终才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房子虽然破旧,可是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他们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 ……此处隐藏802个字……p>

篇14:孟子的故事

天吏无敌

尊崇贤达任用能人,让杰出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市场上的货不收税,滞销的货物依法予以征购,那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市场做买卖;关卡只进行稽查而不征收税金银,那天下的行旅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耕种者只须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田地上耕种;居民不必交纳苛捐和服徭役,那天下的民众都会高兴,愿意迁到这样的地方来居住。如果谁真的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民众就像父母那尊重他,要人们带领子女去攻击他们的父母,这样事情自有民人以来还没有成功过。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篇15:孟子的故事

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

篇16:孟子的故事

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日累坏了,我帮忙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帮忙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帮忙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是那不锄草的;用外力帮忙它生长的,就是那拔高禾苗的人。这样作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会伤害它。”

篇17:孟子的故事

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篇18:孟子的故事

何谓大勇

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我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必须战胜呢可是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以往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篇19:孟子的故事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貌,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样明白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明白;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明白,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貌。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我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篇20: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期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貌,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那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貌。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明白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当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之后,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当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证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所以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篇21:孟子的故事

煮鱼——《孟子·万章上》——有人送给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到池子里去。结果这个下人把鱼拿出去煮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去时,呆着不动;一会儿,它才显得得意的样貌,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子产高兴极了。那个手下人之后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把鱼吃了,他什么也不明白呢!”

篇22:孟子的故事

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沉溺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群众意见很大,可是他以为自我的狩猎场地还没有周文王的大,对于群众的抱怨很不理解。孟子告诉他:周文王的狩猎场是向群众开放的;而谁进你的狩猎场地是要杀头的。虽然场地比周文王的小,群众还嫌你的苑囿大呢!

篇23:孟子的故事

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围棋高手,他有两个徒弟同时与跟他学下棋。两个人中,有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讲,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我准备怎样去射击它们。两人同时学习,智力也差不多,可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篇24:孟子的故事

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说齐国有个丈夫死要面子,说天天与有钱人在一齐,并经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来,之后他的妻妾发现他原先天天是在外面当乞丐,还是给他面子,他仍然能够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还在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篇25:孟子的故事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位老农,嫌秧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来,他说,“今日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篇26:孟子的故事

以羊换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看到用杀一头牛去祭祀,不忍心,以羊来换子。其实失去了祭祀的意义了。

【小编简评】

孟子的故事 优选26个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孟子的故事范文。

【网友评价】

很有见地的作者。

《孟子的故事 优选26个[此文共588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