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

时间:2024-05-23 09:56:19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此文共4794字]

【编辑说】古代民间故事初二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民间故事初二,请您阅读。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1

有三条小鲤鱼,一只是红色的,一只是黄色的,还有一只是蓝色的,它们无忧无虑快乐的在水里玩耍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有一天,鲤鱼奶奶给小鲤鱼们讲了一个鲤鱼祖先跳龙门的故事,说龙门那边有个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鲤鱼才能跳过去,跳过去之后,马上能变成龙身。小鲤鱼们听了,都跃跃欲试地想去试试。于是它们瞒着奶奶,出发去找龙门了。

当它们游到大江和急流时,有的小鲤鱼累得不行了,对奶奶的话产生了怀疑,到底有没有那个所谓的天堂啊?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我们原来不是很快乐吗?为什么非得吃这样的苦呢!于是,它们纷纷离去,最后真是所剩无几了,剩下的小鲤鱼们相互鼓励,并立下誓约,一定要跳出龙门,实现愿望。

于是它们继续向前游,游着游着,那只小红鱼看到岸边的鲜花好美,蝴蝶在快乐地飞来飞去,于是,小红鱼向小伙伴说,我上岸去一下,马上就来。然后,它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美丽的少女,在花丛中与蝴蝶尽情的玩耍,竟然忘记了跳龙门的事,它的两个小伙伴焦急地等它,大声地叫它,小红鱼听到了同伴的叫喊才突然想起它们的誓约。赶快跳入水中,找到了小伙伴,继续向前游。累了就相互鼓励,不知游了多久,终于,远远地看见了一个高大的龙门威严的矗立在那里,水急浪高,它们心想这就是奶奶说的龙门了吧。小鲤鱼们争先恐后地跳啊、跳啊,可是谁也跳不过去,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急流冲了下来。有的小鲤鱼掉下来时撞在石头上,身体被撞得伤痕累累,甚至有的死去了,同伴们看见它们的身体被激流迅速地卷走,吓得退缩了。

可那只黄色的小鲤鱼毫不退缩,一次次地跳啊,跳啊……只见,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纵身一跃,跳过了龙门,之后,立即变成了一条金色的龙,在天空中飞舞,十分壮观。紧接着,那条蓝色的小鲤鱼也随着它跳了过去,也变成了龙身。可是小红鱼一次又一次的跳跃都失败了,它再也没有力气了,它垂头丧气,心想,我可能永远也跳不过去了。那两条龙在天空中焦急地大喊:“小红鱼加油啊!不要忘了我们的誓约啊!我们等了很久就为了这一次啊!”小红鱼听了以后,再一次用尽全身的力气,纵身一跃,终于跳了过去,同时,变成了一条巨龙。

三条巨龙在天空中盘旋飞舞。只见空中彩云朵朵,仙女们纷纷前来庆贺,鲜花撒满天庭和人间,此时的景象殊圣无比,无法用人间的语言来描述。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2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3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4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5

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

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

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

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一天,来到了终南山。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鲁班想: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鲁班连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

鲁班回答说:“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

鲁班挽起袖子,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师傅说:“你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

鲁班到门前一看,那棵大树真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梢都快顶天了。他坐在树下锯了起来,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树才倒了。

师傅又吩咐:“你把那棵大树,砍成一根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

鲁班拿起斧头,一连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圆的屋梁。

这时,师傅又说了:“你要在大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角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凿得木花乱飞,一连凿了十二天十二夜,凿成了两千四百个眼子。

师傅看了,笑眯眯地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你做得很好啊!我一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你。”说完,就领鲁班到西间屋里。一进这屋,鲁班只嫌眼睛不够用,原来屋里摆满了各种模型,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桌椅、箱柜,都做得特别精巧,鲁班一下子看呆了。

师傅说:“你把这些模型,一个个拆开来,再一个个装起来。”说完就走出去了。

鲁班把那些模型拿在手里,翻过来覆过去地看,舍不得放下。每天天刚亮,他进屋去,到夜晚满天星的时候还不见他出来。他胳膊酸了,顾不得伸一伸;眼睛花了,顾不得闭一闭。就这样,鲁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夏天;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这时,鲁班把那些模型拆拆装装,不知有多少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但用什么材料怎样制造,而且记住那些东西上的花草树木的样子。

鲁班的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的本领,一把火把模型都烧了,要鲁班重新做起来。鲁班想了想,一样样全都重新制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许多新的式样,鲁班心里一琢磨,也都做出来了。

老师傅很满意,就说:“鲁班,你的手艺学好了,该下山了。”

鲁班还想再学些东西,也舍不得离开师傅,就说:“我的手艺还没学好,让我再学三年吧。”

老师傅笑了,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以后一边做一边学吧,在我这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鲁班这才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一生记住了师傅的话,修桥梁,造房子,给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古代民间故事初二[此文共47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奶茶文秘网 www.naichacy.com 版权所有